2024河南自考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

发布日期:2024-02-21 09:51:43 编辑整理:河南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2024河南自考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


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论述):1、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2、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3、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4、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5、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6、亲密与孤独段(20——40)7、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8、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

皮亚杰:发生认识的创始人。

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的主要有以下4个:1、是成熟2、练习和习得经验3、社会经验4、是平衡

适应有三种:1、同化2、顺应3、平衡

心理发展(智力发展)有具体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心理发展:指一个人的心理在坏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最近发展区:教学时,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别一种即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关点是维果斯基提出的。

论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

答:1、讨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2、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的观点心理发民问题3、教育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4、多学科结合研究心理发展问题。

遗传:亲代的某种特性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

遗传的作用:遗传为心理发展担供了生物的前提。

家谱分析法:就是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

英国科学家高尔顿最早运用家谱分析提出了“天才是遗传的”观点。

遗传只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其作用不能夸大,这表明遗传不能完全决定个体的心理发展。

成熟: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了著名的成熟决定论。他主张:1、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其中成熟更为重要。2、心理发展是一个按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与学习的关系较少。3、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的。

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辩证惟物主义认为,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是通过个体活动、通过个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来实现的。

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答:1、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4年级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的一个转折期。2、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3、教痛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总这,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是心理发过程中,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内因是发展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发展变化的科学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引起的。

我国发展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在个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个体提出的要求所引起有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动物习性学家提出的“印刻”

印刻与学习有4点不同:1、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学习则是如此。2、印刻是不可逆的。学习则不会这样。3、印刻可能形成很快。则学习需要多次尝试。4、印刻只会在早期的“关键期”。而学习在任何时期内发生。

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幼儿对左右概念的正确理解要到9——11岁才完成。

人的一生中大部份词汇是在幼儿期所掌握的,其中3——4岁汇量的年龄长率最高。

依恋:婴幼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开的一种情感。

婴幼儿与母体相互作用发展过程的几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2、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3、特定的依恋阶段(6个月——2、3岁)4、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2、3以后)

动作发展规律遵土地循什么原则?

答:从上而下原则、由近及远原则、由大到小原则。

自我意识是一种形势,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

婴幼儿有气质类型,托马-切斯的三类型说:1、容易型2、困难型3、延缓型。

幼儿性格发展的突出时期:1、活泼好动2、好奇好问3、易冲动自觉性差4、缺少自信心,模仿性强。

进入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就是从游戏转变为学习。可分为广义和狭义。

学习动机: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倾向性。

元记忆:个体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有元记忆知识、理解、监控。

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是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化期或“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在小学4年级(10¬—11岁)

道德感:人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一种肯定、满意、愉快、爱慕的情感。

自我评价由他律向自律性发展

角色采择: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

青春期心理表现出以下特点: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

随着初中生情绪感体验也复杂了,最明显的是:1、强烈与温和。(用狂风暴雨来形容)2、外露与含蓄3、波动与稳定4、自尊与自卑

成人感:初中感到自己长大成人了,渴望参与成人的活动,要求独立,希望得到自尊的体验。

初中生在社会发展的任务及其都师在其发展中的作用?

答:1、谋求独立2、确定自我3、获得性别角色4、准备适应性的成熟5、学习适应成人的社会。

代际差异:两代人之间的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群体差异:以人的某种属性相区别的群体之间的差异。

个体差异(个别差异):是个体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

个别差异主要是两个方便:一是智力因素二是人格因素差异

智力因素主要是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智力结构的个别差异和特殊才能。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意识,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人们将智力测验作为鉴别智能超常儿童的主要工具,把智商作为鉴别能超常儿童的决定性指标。

学习:凭借经验在主体身上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

认知策略: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技能。



本文标签:河南自考 教育类 2024河南自考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azikao.net

本文地址:http://www.hazikao.net/jyl/38873.html



《河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河南自考便捷服务